- 作者: 达源精密压铸
- 来源:
- 日期: 2014-12-26
- 浏览次数: 1601次

冷隔
特征及检验方法:外观检查,压铸件表面有明显的、不规则的下陷线性纹路(有穿透与不穿透两种)形状细小而狭长,有时交接边缘光滑,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可能。 产生原因:1、两股金属液流相互对接,但未完全融合而又无夹杂存在其间,两股金属结合力很薄弱。2、浇注温度或模具温度偏低。3、选择合金不当,流动性差。4、浇道位置不对或流动线路过长。5、填充速度低。6、压射比压低。7、金属液在型腔内流动不顺畅。 预防措施:1、适当提高浇注温度(控制在630—73°C,可根据产品及铝材调整)和模具温度。2、提高压射比压,缩短填充时间。3、提高压射速度,同时加大内浇口截面积。4、改善排气填充条件。5、选用合适的合金,提高金属液的流动性。7、完善金属液在型腔内流动顺畅。 七、网状毛翅 特征及检验方法:外观检查,压铸件表面有网状发丝一样凸起或凹陷的痕迹,随压铸次数增加而不得扩大和延伸。 产生原因:1、压铸模具型腔表面龟裂。2、所用压铸模具材质不当或热处理工艺不正确。3、极短时间内模具冷热温差变化太大。4、浇注温度过高。5、模具生产前预热不均和不足。6、模具型腔表面粗糙。 预防措施:1、正确选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工艺。2、浇注温度不宜过高,尤其是高熔点的合金。在能满足生产需求条件下,尽可能选用较低的浇注温度。3、模具预热要充分和均匀。4、模具生产到一定模次后进行退火,消除内应力。5、浇道和型腔表面不定期抛光处理,确保表面光洁度。6、合理选择模具冷却方法,确保模具热平衡。 八、凹陷 特征及检验方法:铸件平滑表面出现凹陷部位。 产生原因:1、铸件壁厚不均,相差太大,凹陷多产生在壁厚部位。2、模具局部过热,过热部位凝固慢。3、压射比压低。4、由憋气引起型腔气体排不出,被压缩在型腔表面与金属液界面之间。5、未开增压,补缩不足。 预防措施:1、铸件壁厚设计尽量均匀。2、模具过热部位冷却调整。3、提高压射比压。4、改善型腔排气条件。5、提高增压比压。 九、欠铸 特征及检验方法:铸件表面有填充不足部位或轮廓不清。 产生原因:1、流动性差原因:①金属液吸气、氧化夹杂物,含铁量高,使其质量差而降低流动性。②浇注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。2、填充条件差:①压射比压过低。②卷入气体过多,型腔的背压变高,充性受阻。3、操作不良,喷涂料、注射油过多,涂料、压射油堆积,气体挥发不出去。 预防措施:1、提高金属液质量。2、提高浇注温度或模具温度。3、提高压铸射比压和填充速度。4、改善浇注系统金属液的导流方式,在欠铸部位增开溢流槽、排气槽。5、正确的压铸操作。 十、毛刺、飞边 压铸件在分型面边缘上出现金属薄片。 产生原因:1、锁模力不够。2、压射速度过高,形成压力冲击峰过高。3、分型面上杂物未清理干净。4、模具强度不够造成变形。5、镶件、滑块磨损与分型面不平齐。6、压铸机机铰磨损变形。7、浇注温度过高。 预防措施:1、检验锁模力和增压情况,调整压铸工艺参数。2、清洁型腔及分型面。3、修整模具、修整压铸机。4、采用闭合压射结束时间控制系统,实现无飞边压铸。 十一、变色、班点 特征及检验方法:铸件表面出现不同于基体金属颜色的班点。 产生原因:1、脱模剂选用不合适。2、脱模剂用量过多。3、含有石墨的润滑剂中的石墨落入铸件表层。 预防措施:1、更换优质脱模剂。2、严格喷涂量及喷涂操作。
Copyright © 东莞市达源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
Dongguan Richway Precision Metal Products Co., Ltd
中国.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半仙山第三工业区F栋
http:www.dgrichway.com ICP备案:粤ICP备17103637号